Skip to main content
佛门网 www.fomw.cn
 佛门网>佛门实修>

完整的佛法

2023-10-12 16:32
佛法的范围和内涵非常广泛;因为非常的广泛,我们在概略性的介绍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仔细的听闻、思惟、整理,然后能够如法的去现前观察、实证,能够法随法行。所以佛在经典里讲: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
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题目是:完整的佛法。既然讲到完整的佛法,那,难道有不完整的佛法吗?是!我们时常会有些误会,误会之后佛法就变得不完整了。举例来讲,我们一个人如果一只手被砍下来,那就变成不完整的人了;佛法也一样,如果把佛法支离破碎,只讲某些局部----就说是代表整个全部,用世间法的话讲,就叫做以偏概全,那就不是完整的佛法了。所以,完整的佛法就是说,它完整而没有缺漏,并且是真实不虚妄的。
那我们举例来解释看看!我们时常有听到人讲:学佛要做什么呢?心善良就好了,干吗还要学佛呢?那,心善良就是完整的佛法吗?不完全。为什么?因为他心善良,可是却并不清楚佛法该有的智慧是什么?除了心善良,他并不清楚,自己该累积的福德是什么样子?所以说,心善良不是完整的佛法,它只是佛法当中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把心善良当成是完整的佛法,那就是误会了。
另外有的人说:那好啦!那我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啦!这就是完整的佛法吗?实际上也不是!我们用智慧来判读一下:如果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但是没有智慧做拣择,被恶知识所误导;结果你虽然心善良,很可能做了恶事!由于你的知见错误,人家给了你一个错误的教导。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被误导!既然都不愿意被误导,那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去了解佛法真实的内涵是什么?完整的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智慧的法门----透过智慧的拣择而能够如实的现前观察、判断是非对错,而不是落入表相当中,去做一些情绪上的判断,这个才是有智慧的拣择。
有人说:完整的佛法,很单纯啊!就是要行菩萨道,去利益众生啊!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因为佛在经典上也是讲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可是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有哪些内容呢?有人就会把利益众生的事局限在譬如:我去慈济众生,去救护众生的贫苦、疾病、灾难、风灾啦!或者造桥铺路,甚至收集捐款来募款啊!这个就是完整的佛法吗?实际上不是,因为这只叫作前资粮的方便。为什么只叫作前资粮的方便?修集而救护众生本来就是一个国家、政府应该做的事!我们去帮忙,这只是一个菩萨行者该有的行谊;可是该有的行谊就是佛法全部的内涵吗?不是!实际上全部的内涵就是最后要达到佛的究竟果位,要能够具有佛所具足的功德!佛有福德的具足,还有智慧的具足,这样才能够达到成佛的目标,才能叫作佛法。如果只是把慈济众生、救护贫苦,然后救灾救难、造桥铺路,把这样的行善当做是完整的佛法,那就是误会了,就是以偏概全;其实是支离了佛法。
那也有的人会说: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好,我看佛像好像都要盘腿而坐!那我打坐修定,努力的修禅定!我努力断除自己的五盖,修除自己禅定所有的障碍,成就次第禅观,证得欲界定,证得色界定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证得四空定的四个境界,这样是不是完整的佛法?我们知道,诸佛菩萨宣讲的佛法,是智慧的法门,那禅定有智慧吗?它只有别境的智慧,它只有对禅定境界相的智慧,并没有解脱的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佛的经典时常讲:有很多人证得欲界定,证得色界定,甚至证得无色界定,舍寿以后往生到天界,不管是欲界天、色界天还是无色界天;当天福享尽的时候,一样会下堕下来继续轮回生死。为什么?因为禅定是通世间法的,它还是属于世间有漏有为的法,没有智慧----没有解脱的智慧,更没有佛菩提智。所以,有的人把打坐修定当做是完整的佛法,那也是误会。
有人说:我不打坐修定,打坐修定是工具,我训练自己到一念不生,不起任何妄想。可是真的一念不生吗?如果有人说他一念不生,可是竟然你来了他也知道,那到底是有起念还是没有起念呢?如果他没有起念,怎么知道你来了呢?这就表示他一定有起念,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有起念,连自己有起念都不知道,怎么会是一念不生呢?有人又说:那好啦!我打坐入了定境当中,不了别五尘境界,甚至不了别六尘境界,完全的无记,那这样总是一念不生吧?这样是一念不生!可是这样的一念不生相不相应于智慧的法门呢?如果一念不生了,你如何去抉择是非对错?你如何去抉择善恶染净呢?所以显然,智慧本身有一个抉择的功能;因为有这个抉择功能,在你透过现前所观察的境界当中,你能够抉择这些所现前的境界,并且能够断除对于这个境界所不知、所错计的无明,这才是智慧的体性以及德用啊!所以说,如果你是一念不生的话,那就不是智慧的法门;当然,你要成就最后的、究竟的智慧圆满,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如果把一念不生当做是完整的佛法,那也是误会。
更有人不仅是误会,而且颠倒,还把五阴的觉受当成佛的境界:譬如说男女欲的乐受,或者五阴的觉受----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甚至识受阴,落入这个过程当中而继续轮回生死,却把这个当成证得的解脱智慧,其实是误会太大了。那不仅是误会,而且是颠倒,这也不是完整的佛法。
那完整的佛法是什么?二乘人证得解脱三界生死,了生脱死就是完整的佛法吗?我们用智慧来研判。我们看一个经典的记载,佛在入灭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五十个阿罗汉----甚至更多的阿罗汉,这些阿罗汉们哪一个敢自称成佛?没有一个阿罗汉自称成佛啊!只有佛成佛,阿罗汉只证得阿罗汉而已,他只证得解脱的果位而已,那显然阿罗汉不是佛;那表示说,显然,佛远胜过阿罗汉甚多的功德,不管是从智慧、还是从福德方面来讲。完整的佛法不只是了生脱死----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二乘圣人所说的法也不是完整的佛法。
真正完整的佛法是怎样呢?就是要究竟的成佛,能够函盖三乘菩提,因为佛菩提是函盖三乘菩提的。佛来这个世界的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所知、所见,就是佛要让每一个有缘众生最后都能够究竟成就佛道,这样才是一个完整而究竟的、了义的佛法;而不是只单独的把声闻菩提,把缘觉菩提,把世间法,把世间行善的法,甚至把外道法,把颠倒错计的法当成完整的佛法,那样就误会了。所以说成佛----有的人是说三乘菩提圆满,有的人则演绎把世间法也加进来说有五乘的佛法----就是把人乘、天乘,再加上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道的佛乘,来说有五乘。那我们来看这五乘的内涵有没有差别,做个区分。
人天乘乃至佛乘,这五乘是依据什么方式来分类的呢?基本上就是从世间法、出世间法,还有世、出世间法来做说明和分类的。完整佛法的两个主要道,就是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透过这两个主要道,再加上世间的法来分成五乘。完整的佛法分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人乘、天乘是通世间法的(世间法通凡夫、通异生),如果你持五戒不犯的话,就可以保住未来世得人身;如果你加修十善业去利益众生的话,你还可以往生天界而成就天乘。佛法是函盖世间法的,所以佛法的菩萨道当中也要具足世间应有的资粮;可是声闻和缘觉就不是这样的,声闻和缘觉的目标是为了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他纯修出世间法,纯修解脱的法,他就实证出世间法。
可是菩萨不是这样,菩萨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要跟众生在一起。摄受众生也就是摄受佛土,在这个过程当中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成就自己的佛道,走完自己的成佛之道,圆满普贤行。
所以说,完整的佛法是具足世间、出世间还有世出世间的法,这才是完整而非支离的佛法。如果是支离片段的话,那就不能成就完整的佛法;所以有的人把缘觉乘所说的蕴处界一切法空、缘起性空,当作是究竟的(而且说是全部的)佛法,说:一切反正就是空嘛!佛法也是空啊!这就是误会了。那就是把佛法支离,而作成学术研究了!或作成知识上的讲说而已,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实证。所以说,完整的佛法一定是三乘菩提具足圆满而不可分家,如果背离了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部分,那就不是完整的佛法。
有的人说:我独修大乘,二乘法根本不屑修;我不必证得解脱。可是实际上,菩萨还是有证得解脱啊!菩萨证得解脱却故意留一分思惑,而在人间去利益众生----因为他要留惑润生。而在声闻的《阿含经》里,也有提到八识的论证,佛在圣教当中有提到八识论,不是只有误会声闻、缘觉乘的(凡夫僧所说的)六识论。现在很多人误会声闻法,误会缘觉法,以为《阿含经》中说的只有六识,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把第七识、第八识否定,这就不是完整的佛法。他们把声闻乘的局部当做是完整的佛法;而实际上是甚至连完整的二乘法都不具足;因为他们不具足八识论,只有六识论;而六识只有一世的生灭,如何能够成就佛法呢?佛法是历经三大无量数劫而最后才能够成就佛道的;所以一定有一个法界的所依、有一个因果的所依、法界的事实,来实现这个因果的律则,所以说完整的佛法是三乘菩提不可分家。绝对不可把三乘菩提的某一部分拿来当成是完整的佛法,只有从唯一佛乘而细分出来的三乘菩提,才是具足圆满的。
完整的佛法,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三乘菩提不可分家;第二个要注意的就是,戒定慧不可分家而独修,不可只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当中的某一个,而以为能成就佛道。举例来讲,有的人说:只要持戒圆满就可以成就佛道。可是事实不是这样。佛明明在《楞严经》有讲修行三决定义,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6)既然是三无漏学,就不是有漏!如果你所谓的戒定慧,是跟有漏法相应的,譬如说,是跟世间有漏的、甚至外道(双身法)男女淫触相应,或者是和气功的那些五受阴的境界相应的话,那就是有漏,叫三有漏学,不叫作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就是具足戒定慧:因摄心而持戒----摄心为戒,因持戒而生心得决定,因定而发起智慧,所以完整的佛法是具足戒定慧三学而不可独修、偏修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注意其中的内涵以及次第:戒的内涵是什么?定的内涵是什么?慧的内涵是什么?还有修证的次第。如果我们没有戒,而说有定、有慧,那是自欺欺人;因为戒是佛根据法界的事实,为了保护佛弟子,还有未来信受佛法的人,让他们能够顺利修学佛法而施设的;让众生依据戒律而不会沦堕、下堕,能够成就功德法。所以戒律不是绑人,戒律是在作保护,是在告诉众生说:如果你不遵守这个戒律的律则而造作恶业的话,会有下堕于三途之苦,所以有戒或没有戒很重要。如果你没有戒的实证,而说不用持戒就可以实证禅定或者实证智慧的法门,那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他所成就的定和慧是什么?就是邪定还有恶慧。它是有漏有取的,而不是无漏的智慧、无漏的禅定;所以说,三无漏学的戒是无漏戒,而不是世间外道的有漏戒。
那我们讲:有戒就一定能成佛吗?也不是啊!你有没有成就定该有的功德呢?定该有的功德是什么?有人说:定就是禅定啊!其实定不完全是禅定,定还有一部分主要是说----对于法的验证、实证以后,而心得决定没有犹豫、没有怀疑;而且心不散乱,没有到处攀缘;等于说因为心得决定,所以你对于你的所修、所行、所知,能够确定而无误;因为这样的确定而无误,所以你不是犹豫的境界,而是胜解,你如实的胜解而没有一分的犹豫;因为没有犹豫这个无明,所以说你可以心得决定,能够坦坦荡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完成后面该行的菩萨道。
可是有戒又有定,就能够成就完整的佛道吗?不是!还得要三无漏学的第三个,就是要成就无漏慧。要成就无漏慧,就必须要能够证得解脱慧与佛菩提慧:解脱慧就是解脱于烦恼----解脱于(三界)无明,解脱于障难,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能够自主的解脱而不受后有轮回生死苦的逼迫。这个解脱慧,有通于二乘的部分,当然也有大乘独有的解脱慧;这是要成就的无漏慧中的一个部分,是属于二主要道当中的解脱道的部分。另外还要成就的无漏慧的部分,是要有法界实相心、佛菩提的智慧----因实证法界实相心而有的般若总相智、别相智----成就中观的般若智慧。
因为有了这个般若智慧,入了内门,而广修菩萨内门的无量万行;然后一步一步的进修,实证修道位----而进入初地----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无生法忍以后,就能够一步一步地往佛地迈进,这个部分就回归到我们之前所讲的一切以智慧为先导。可是一切以智慧为先导,就要检查,我们是不是依据佛所开示的四依法来行;如果我们是依人不依法----依据某个人的说法而去信受的话,那就是落在迷信和仰信的阶段,那就是没有依法而是依人----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去判断,那不是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呢?是佛讲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即依实际的义理内涵而不是依据语言文字),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而且要依智不依识。这样才不会落入迷信、仰信的阶段,从而能够实证于法界的实相心,成就另外一分的无漏慧;因为是这样,所以才能成就了具足圆满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说,完整的佛法是什么?是戒定慧不可分家,而且是三乘菩提不可分家;而且要具足实证,如此才是具足圆满的佛法。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 <第55集 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相关标签
三乘菩提   佛博会   如来藏   展会报道   四禅八定   定力   禅定   精进   忍辱   持戒   菩萨戒   智慧布施   布施波罗蜜   布施   增长福德   资粮   福田   菩萨   修福   发菩提心   吃素   放生   素食   养生   习气   情绪   报应   业力   因果   冤亲债主   灵魂   无常   投胎   看破   烦恼   三福净业   人生   恶语   自在   无我   佛教   轮回   人类   生命   科学   亲情   父母   子女   婚姻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