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实修
嗔心会让面貌变得丑陋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的子题是乐修忍辱。 在忍辱的波罗蜜里面,我们会在这个纠结上是说,我要如何忍受这样的侮辱?如何能够安住?然而真正的波罗蜜,是理解这生死的过患。所以你的修学忍辱,是与其他众生的忍辱,不计任何的理由,也不管有什么样的,就是要安忍;...
2023-09-22 浏览: 200
受持善戒所得果报无量无边
如果有人说:优婆塞戒中没有牵涉到不犯无义语、两舌和恶口的事,所以优婆塞戒跟八关斋戒法,我们出家的沙弥跟比丘们由于不受优婆塞戒而不具足得,所以我们不必受这个戒法的约束;因为这个优婆塞戒所讲的戒律都是在家人的事,和我们出家人无关。这个说法也不...
2023-09-22 浏览: 114
造业与受报之间,不能只看一世
我们继续来讨论业的报偿与转变。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已经说明了业的意涵,就是指过去造作的善行或恶行,而形成了一种会感生未来苦乐果报的势力,就是业力;而业力在没有失坏之前,必定会依着它的势力,去报偿该有的果报。 在《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开示...
2023-09-22 浏览: 94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
明白了业种、业力与众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间的关系,接下来要探讨业报偿的问题。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们: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大宝积经》卷57)就是强调业力是无可逃避的,不管善业或恶业在没有失坏...
2023-09-22 浏览: 199
前世业因如何感应后世的果报?
《成唯识论》中也说: 【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 (《成唯识论》卷8)是说众生之所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一生又一生不断在三界六道中相续流转,都是由于惑、业、苦这三个法,会引发种种业...
2023-09-22 浏览: 128
现代刑事法律对杀罪的判定规则
又譬如玩杂耍的人用不会燃烧的绳子,绑了一团浸了煤油的布圈,点了火以后将它旋转舞动起来,因为旋转的速度很快,所以看起来好像有火轮在旋转。如果我们把这个旋火轮,从前前后后的每一刹那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旋火轮存在,都只是一个火球在...
2023-09-22 浏览: 84
娑婆众生为何需要施设众戒?
我们今天将延续上一集的题目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上一集我们有提到道与业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作和无作的戒罪差别;我们也作了总纲的说明,也就是身三业和口四业,既是道也是业;也提到如果只是在意业上面有贪瞋痴,但是没有落实到口业和身业上面,那...
2023-09-22 浏览: 55
恶业既已成就,因果都不会漏失,唯有如来藏才能执持这这些业种
又譬如玩杂耍的人用不会燃烧的绳子,绑了一团浸了煤油的布圈,点了火以后将它旋转舞动起来,因为旋转的速度很快,所以看起来好像有火轮在旋转。如果我们把这个旋火轮,从前前后后的每一刹那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旋火轮存在,都只是一个火球在...
2023-09-22 浏览: 111
十业之作罪、无作罪
接着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或有说言:身业三事,有作、无作,口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口有作无无作者,口勅杀已不应得罪,是故口业亦应有作及以无作;心则不尔,何以故?贤圣之人不得罪故。何因缘故名 作、无作 ?是业堕于三恶道故,生于人中寿命短故...
2023-09-22 浏览: 67
戒律中影响未来世果报的根本、方便、成已三罪
经中又继续说明: 【欲界六天无有方便,唯有根本、成已二事。夫业道者一念中得。如其杀者、可杀俱死;是则不得根本业果;若作庄严、事竟不成,唯得方便,不得根本;作庄严已,便得杀者,得根本罪。如其杀已,不追成己,无无作罪。若杀者一念中死,可杀之者次...
2023-09-22 浏览: 135
- 热门标签
- 最新发布
- 半年热点
-
-
布施之定义及种类
浏览: 231
-
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
浏览: 209
-
佛教对神通和异能的看法
浏览: 209
-
世间财和七圣财
浏览: 206
-
亲子教育: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一)
浏览: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