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和五时说法都是对释迦牟尼佛49年说法内容或时间的划分。
五时说法:
1、华严时: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
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
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
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为方等时。
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三转: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
1、初转: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主,总名二乘菩提,所度部众为声闻部。
2、二转:也叫二会说法(二会也叫般若会),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实相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为主,所度部众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众。
3、三转:也叫三会说法(第三会也叫方等会),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经所说诸地菩萨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乃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度部众为登地以上之菩萨。
佛法有五乘之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乘,即车,是运载工具。人天乘是世间法,余三乘则是出世间法。
《法华经》中还有车乘之说,即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羊车即声闻菩提,鹿车即缘觉菩提,大白牛车即佛菩提。
如何汇同五时、五乘和三转三会?
1、第一会初转即阿含时,包括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
2、第二会二转即般若时,菩萨乘。
3、第三会三转即华严时、方等时、法华涅槃时,佛乘。
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
第三转的唯识经典,又把这五十二个位次分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
其中从初信到第五住,是资粮位;第六住位,是加行位;从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都又有三位区别,即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是见道位。
见道位又有两种,即真见道、相见道。第七住,真见道;从第八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是相见道。从初地的住地心到等觉,是修道位。妙觉,是究竟位。
佛:佛是觉义,有觉悟、觉者、觉行圆满三义。佛的另外一个名字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其中阿:无。耨多罗:上。三:正。藐:等。菩提:觉。三菩提:正觉,即正确的觉悟、正确的智慧,指小乘的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即解脱的智慧。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即菩萨的觉悟与智慧,其觉悟当与佛的觉悟相等,只是还未圆满。菩萨的觉悟与智慧,即道种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即佛的觉悟,最高、最广、最深,无复其上者,故名无上,乃是最究竟圆满的智慧,即一切种智。
世尊为了使佛子明了成佛之道之内涵,明了在各个阶段所要修学的内容,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此五十二个阶位,即是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所要经历的阶位。
在此奉上 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它是一切佛法的总持):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