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门网 www.fomw.cn
 佛门网>佛门实修>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2023-10-29 08:46
今天,我们要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各位菩萨,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的实际意涵究竟如何,却不是大家都能如实的了解。如果分别从二乘法和大乘法的观点来看四圣谛的时候,这其中就会有许多的差别出现。譬如说,大乘菩萨在为众生宣说四圣谛的时候,不会只从二乘法的角度来宣说四圣谛,他也会依大乘的密意来宣说四圣谛的法要。菩萨在二乘法中,除了为众生宣说苦的实质、苦的法相以外,并且还会为众生来剖析苦有八苦、三苦的差别。所谓八苦,是指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等,而三苦则是指苦苦、行苦、坏苦。然而,不管是八苦或者三苦,总括就是一个苦字,也就是说,都是因为五蕴炽盛的缘故才有众苦的产生。菩萨为众生说明了这些苦的道理,再为众生说明:这些苦只是一个结果,而造成苦的原因则是因为集的缘故。也就是,众生在世间生活,六根触六尘,一切因缘当中不断的攀缘六尘诸法,乃至执著不舍,因此而不断的搜集未来的苦果。菩萨除了为众生说明造成八苦、三苦的原因以外,同时也会开示众生,如果要断除这种苦集的现象,就必须要经由修行八正道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法,才能逐次的断尽烦恼,灭除后有的种子,而可以在舍寿时,不再因业力的牵制而继续受生于三界之中。
各位菩萨,前面所略说的这一段苦、集、灭、道的道理,是菩萨依二乘法的法道而为众生宣说。然而菩萨在宣说二乘法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以后,又会依大乘法的义理来开示众生,使众生可以从大乘法的角度来更进一步了解四圣谛的究竟道理。
在大乘法当中不以苦为圣谛,这是为什么呢?譬如说,牛啊、羊啊、人类乃至于地狱的有情,都在受种种的苦,他们也都知道无常、苦、空的道理,照道理说他们也都应该有苦圣谛才对啊?然而事实不然。这些各类有情虽然都在受苦,也都知道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离苦,如何才能断苦,所以说他们都没有苦圣谛。甚至于二乘的有学无学,也没有苦圣谛。说到这里您可能心中早已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了:欸?为什么连二乘的有学无学也都没有苦圣谛呢?您是不是讲错了呢?这倒不是!这意思是说,这些不回心的阿罗汉,悉皆不知不闻如来秘藏,也就是说,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们,虽然听闻过实相心如来藏,但是却不知也不证,或者想要证却不能证,所以说这就是真正的苦啊。
如果是经过修行以后,能够亲证实相心如来藏,并且能够领受第八识如来藏的种种功德时,就已经是进入了菩萨数之中,就不再只是二乘行者而已了。菩萨由于亲证实相心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能够现观蕴处界我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都是依于自心如来藏为因,才有蕴处界的苦、空、无常与无我;并且能够现观都是依于自心藏识,才有诸法的缘起与缘灭,也才有所谓的缘起性空可说。菩萨能够亲自证实,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相心乃是二乘苦圣谛以及因缘观的根源;而二乘定性无学是不知也不证这个实相心如来藏,所以他们才会害怕隔阴之迷而不愿意再受生死;而菩萨由于证得这个实相心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发起受生愿,愿意生生世世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永远不入无余涅槃。
由以上所说,我们就可以知道:定性二乘无学因为害怕生死苦,所以说他们只有苦,而没有苦圣谛;而菩萨由于能够现观二乘无学不知不证实相而害怕生死苦的原因,所以菩萨们就能够不害怕生死苦。因此说菩萨不唯有苦,也有苦圣谛。
各位菩萨,以上略说苦圣谛。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苦集圣谛。
《佛说决定义经》卷一云:集谛者,谓贪爱法。由此贪爱,而生耽著,以耽著故,发业润生,招集为因,是名集谛。(《佛说决定义经》卷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一切有情,由于贪爱六尘诸法的缘故,所以对六尘诸法心生耽著;由于耽著的缘故,所以就不断的造作诸业,招集未来再出生的苦果,这就是集谛的意思。
二乘定性声闻缘觉只能了知以上所说苦集的道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要闻熏般若的真实智慧,因此,如果有因缘听闻菩萨在宣说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的时候,往往都会心生烦恼而不愿意听闻,何况是要他们来修学般若智慧呢!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说二乘无学在大乘法中有苦集,而没有苦集圣谛。反观菩萨则不然。菩萨不只是了知二乘定性无学的苦集圣谛;也了知二乘人由于被无始无明所遮障的缘故,所以不知也不证生命的实相。而菩萨却能够如实的亲证实相心,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因此而说菩萨在大乘法中是已证苦集,也证苦集圣谛。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意思是说,菩萨在七住位时开悟明心亲证实相,打破了无始无明,但是由于无始无明还没有究竟的断尽,所以有苦集;但对于实相心如来藏却是已知已证,并且能够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入的去修证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法,所以说菩萨也有苦集圣谛。
各位菩萨,在说过苦圣谛与苦集圣谛之后,我们继续来说明苦灭圣谛。《大乘义章》卷十八云: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大乘义章》卷十八)意思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著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牵制,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受生酬偿业果,这个时候十八界都灭尽了,仅剩下如来存的境界,这也就是灭尽一切的涅槃境界。以上所说断尽我见、我执而可以证得涅槃的道理,是二乘无学所知所行的境界。也就是说,定性二乘无学能够了知蕴处界苦集灭除的境界,但是他们却无法了知菩萨所可证得的无始无明随眠灭除的境界,所以说定性二乘无学在大乘法中没有灭圣谛。然而菩萨不只能够了知二乘的灭圣谛,也能够了知无始无明随眠灭尽就可以成佛的道理。所以说菩萨在大乘法中不仅有苦灭,也有苦灭圣谛。
各位菩萨,前面已经介绍了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苦集圣谛以及苦灭圣谛。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苦灭道圣谛。所谓苦灭道圣谛,简称为道谛。前面我们说过,苦灭就是一切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时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涅槃境界。因此说涅槃是果,而道则是能通往涅槃之路,行者如果想要实证涅槃,就必须行于此道。
在《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五,有这样的一段经文说:
【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复道者,谓求所依,依此寻求涅槃果故。解脱胜进如何名道?与道类同,转上品故,或前前力至后后故,或能趣入无余依故。道于余处立通行名,以能通达趣涅槃故。】(《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五)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由于行于此道的缘故,所以能够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这样的正理可以使人到达涅槃解脱的境界,所以称为道谛。这里所谓的可以趣向涅槃的正道,主要是指八正道而言,也就是所谓的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和正定。除了八正道之外,佛世尊又开示了三十七助道品的法要,来帮助弟子们修行,如果能够遵循这些法道来努力实践,就可以渐渐的趣向涅槃解脱的境界。
以上所说是定性二乘无学所能知的蕴处界苦集灭除的法道,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菩萨灭除无始无明尘沙惑的法道,所以说二乘人在大乘法中没有苦灭的道圣谛。而菩萨不只有能够证知定性二乘的灭苦之道,也能够证知无始无明尘沙惑灭除之道,这都是由于菩萨证得了实相心而有般若智慧的缘故。所以菩萨也能度化众生同样的证得真实心如来藏,由是而能够发起真实的般若智慧,可以自知未来也必定会成佛,所以菩萨心中就无所怖畏。菩萨由于能够如实的了知成佛之道的缘故,所以说菩萨在大乘法中,不仅有苦灭之道,也有苦灭道圣谛。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是从四圣谛的角度,来说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也就是说,定性二乘无学虽然能知、能证声闻法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却只能依现象界而观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以及蕴处界的苦、空、无常、无我,也由于不知不证实相心如来藏的缘故,所以他们害怕隔迷之阴,而不愿意再受生死。而大乘菩萨则由于亲证了法界的实相,所以不只能够证声闻法的四圣谛,更能以亲证法界实相心为基础,并能够知道无始无明灭除的究竟清净境界,因此而能够发起菩萨大心来,生生世世陪伴众生,与众生同行共事,一起迈向一切苦真实永灭、究竟成佛的境界。所以说,大乘菩萨的四圣谛,不仅函盖二乘法的四圣谛,其修证内涵更远远是殊胜于二乘法四圣谛之所修与所证。
在介绍完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以后,接下来,我们再从另一个层面,也就是从佛菩提道的法无我函盖解脱道的法无我这样的角度,来为各位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
声闻法中所谓的法无我智,其实就是指三法印里面所说的诸法无我。声闻乘行者,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观行当中证验了人无我以后,再以蕴处界的人无我为基础,现前观察在蕴处界辗转所生的诸法之中,其实并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成为阿罗汉。这些声闻阿罗汉们不仅有尽智,也有无生智,也就是,他们不仅有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也能够为众生宣说诸法无我的道理,使众生们也能够亲证诸法无我,所以说他们是声闻法无我智的说通者。但是这些阿罗汉,虽然已是声闻法无我智的说通者,却仍然不知道诸法之所以缘起缘灭的根源——也就是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就无法与大乘的般若慧相应。所以才会使得这些阿罗汉们各各都害怕见到等觉大士的 维摩诘菩萨,这是因为阿罗汉们完全无法与菩萨对话的缘故。
而缘觉乘的法无我智,也如同声闻乘一样,不离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缘觉乘的行者,以十二因缘来作观行,并且能够深细的证知诸法之中,并没有常恒自在的我存在,全部都和蕴处界一样都是缘起缘灭。这些缘觉乘的行者,在缘起法当中,能够现观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道理。这里所说的识是指第八阿赖耶识,而名色则是指意根以及受精卵。也就是说,缘觉乘行者能够了知无明是依于阿赖耶识而住,而至后世,而起现行。由于缘觉乘行者的观行十分的深细,所以他们的智慧也不是声闻阿罗汉所能知之。这样的缘觉辟支佛,虽然能够为人宣说十二因缘的缘起正观,所以说他们是缘觉法无我智之说通者,但是由于他们也没有证得实相心,所以对于菩萨所说的中观正理仍然不能证入,仍然无法了知菩萨之所修、所行和所证。
以上所说的是声闻与缘觉的法无我智。下面介绍菩萨的法无我智。
菩萨由于亲证实相心的缘故,所以能依自心藏识的亲证而领受祂的种种体性,因此能够证知藏识法性的无我性,证知藏识所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我性,也能证知自心藏识以及蕴处界所共同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都没有常恒不坏的真实我存在。这样的菩萨法无我智,包括了下至初地所证的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两种无我所得的道种智,以及上至诸佛的两种究竟转依、四种圆寂、四智圆明的一切种智,都统称为大乘的法无我智。菩萨随著自身所证的法无我智,能够为人宣说者,就名之为大乘法无我智之说通者,其所说的范围函盖了诸法无我二乘的法无我智。
以上所说是从法无我的角度,来阐明大乘法无我智函盖二乘法无我智的道理。简单的说,二乘的法无我智是以三法印的诸法无我为观行实证的主轴;而大乘菩萨的法无我智则函盖了初地至佛地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其法无我智所实证的内涵之深细和范围之广泛,绝非二乘人仅能出离三界生死的法无我智所可以比拟啊!以上所说是菩萨道——佛菩提道之法无我函盖解脱道之法无我的道理。
 
相关标签
成佛之道   佛博会   三乘菩提   如来藏   展会报道   四禅八定   定力   禅定   精进   忍辱   持戒   菩萨戒   智慧布施   布施波罗蜜   布施   增长福德   资粮   福田   菩萨   修福   发菩提心   吃素   放生   素食   养生   习气   情绪   报应   业力   因果   冤亲债主   灵魂   无常   投胎   看破   烦恼   三福净业   人生   恶语   自在   无我   佛教   轮回   人类   生命   科学   亲情   父母   子女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