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门网 www.fomw.cn
 佛门网>佛门实修>

法界中的业果报系统就是本识心如来藏!

2023-10-10 08:07
一位在新竹出家的法师,认同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只是一种思想的演变,只是施设的,是属于本体论的学说。但是经典中,佛陀又有教示,有一个从来不生而且永远不灭的常住如来藏是万法的本体,这个第八识本体是可知而可证的。她为了否定第八识如来藏,而造成因果律、涅槃等佛法的漏洞,于是就创造了业果报系统的说法,其实那个本质还是回归到她所不认同的本体论啊!她所建立的业果报系统,却是不可知也不可证的法,就是臆想之说,绝对不是如法说。而如来藏是有缘有智的人都可以亲证的心,是真实法,祂出生了蕴处界等万法,亲证者都可以现前体验祂、操作祂,也可以现前证验祂确实收藏了各人一切的善恶业种,以及无记性等非关善恶如种种的技艺等熏习的种子;佛的圣教所教导的第八识真如法性,是可知可证,也可以现前验证,祂是确实永远保持真如法性而不改易其性,能由这个心性而入无余涅槃,乃至成就佛道。由这个缘故,证悟如来藏者能真实了知般若诸经的意旨,也能渐渐深入进修唯识种智中的胜妙不可思议的无上佛法,心中极为踏实的了知,自己真的进入大乘佛法了,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可知也可亲证的,除非还没有悟入真正的佛法,还在外门修学。所以学佛的您,是应该信受可知可证的法,还是信受不可知的臆想之法呢?相信您一定能有智慧来抉择。
 
这位女众否定了佛说可知也可证的业果报系统如来藏,排除真实法如来藏以后,再来建立一个不可知也不可证、法界中实无的业果报系统,言不及义的戏论有何意义呢?假使她主张的不是戏论,假使她教导人们也跟着她亲证了业果报系统,也能证明确实是因果律的实行者,也能证明确实是万法的根源,也能证明是中道性、实相性、涅槃性、真如性、本来性、圆成实性等等,跟佛所说的完全相符,那她所亲证的业果报系统,就是本识如来藏啊!不可能有别的法。那她又何必坚持佛经中所说的如来藏是外道神我?又何必坚决的认定识共有六个,不许有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识?因为法界中,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是业果报系统,以外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持种,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取代祂的业行果报功能,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像祂一样具足中道性、实相性、真如性、涅槃性、本来性、圆成实性,那又何必否定佛开示第八识心体,另行建立一个全新的、想象中的业果报系统?这种说法绝对没有这个必要。否定佛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自己新创造发明业果报系统,本质是高慢、是与佛诤的谤佛业行!
 
佛法是 佛亲证成就而开示的教理,也不是 佛创造的,是无始以来都不曾有所演变的,将来也不会有演变,是法界中的真实相。佛早就开示过,佛法不是由祂发明的,祂只是发现法界中的这个事实,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让我们也可以跟着亲证,所以佛法是不可创造的,永远不会演变的。能创造的只是虚妄想的表相佛法,能演变的也只是未悟菩提的凡夫们所演变的表相佛法,法界中业果报系统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不能否定的、不可演变的,一切证悟菩萨都是这样认知,都是这样亲证。因此除非是亲证如来藏,否则永远不可能实地认知到业果报系统的存在与功能,更何况是一切种智的亲证,因为一切种智的亲证,必须先找到真正的业果报系统如来藏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体验祂的心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具足证验如来藏心中含藏的一切种子时,就成为一切种智的成就者,就是究竟佛果的亲证者。分证如来藏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而不圆满具足的人,就是诸地菩萨,所以他们都有道种智(道种智就是一切种智的亲证还没有圆满)。
 
既然一切种子都含藏在如来藏心中,外于如来藏是不可能证得一切种子智慧的。由圣教开示可以了知一个事实,意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意识既然是生灭法,就不可能执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也不可能执持有情在三界熏习的无记性种子,所以意识不可能是持种心。经过佛陀的开示后,相信您都已经了知,阿含道中对识阴的定义是六个识,而意识正是识阴所摄的缘生无常法。由以上阿含道诸经中的教证举例,与错误知见的对照,一方面建立正知见,断初果三缚结中的我见,同时也断疑见,是法、非法能有清晰的对比,则您的法眼就有智慧光明的开启,不会被表相名师所笼罩。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81集 识阴的出生与识阴的苦> 正珍老师
 
相关标签
三乘菩提   佛博会   如来藏   展会报道   四禅八定   定力   禅定   精进   忍辱   持戒   菩萨戒   智慧布施   布施波罗蜜   布施   增长福德   资粮   福田   菩萨   修福   发菩提心   吃素   放生   素食   养生   习气   情绪   报应   业力   因果   冤亲债主   灵魂   无常   投胎   看破   烦恼   三福净业   人生   恶语   自在   无我   佛教   轮回   人类   生命   科学   亲情   父母   子女   婚姻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