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与无色的差别之中,在色界以及无色界中又有差别;也就是有想与无想,这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色界与无色界。有想,欲界人间以及三恶道有情的生活状态都是有想的。有想的这个「想」,在《阿含经》里面讲的就是指「知觉」;有想或无想,是指有知觉或者无知觉,不是在讲语言文字妄想那个「想」。这个地方,几十年来很多的大法师、大居士都误会了,错把没有语言文字妄想当作是「无想」。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诸位知道(如果你修行够久,应该会记得),以前美国有一个卡普勒禅师来到寻觅禅的根。卡普勒禅师,这位美国人很向往禅;他也学过日本铃木大拙的禅,后来觉得禅根还是应该在中国,而当时大陆还是封闭的,还没有改革开放,所以他特地来到寻根。他来寻根时去找谁呢?找了三个人:圣严法师,还有就是耕耘居士与南老师。那个时候广钦老和尚还健在,他却不懂得去拜访,因为广老名气不如那些凡夫大师,所以他找来找去都是找到叶子而没有找到根,连树枝都没摸着。当时禅的根呢,是在土城;可是他在台北找来找去,说他找到根了,结果都只是找到树叶,连树枝都没摸着。他去找南老师、找耕耘居士和圣严法师,都只是树叶;这三个人之中,卡普勒禅师最佩服的是南老师。可是南老师怎么说无想定的呢?他在《如何修证佛法》书里面的第一章、第一节就说:打坐修到没有语言妄想了,就是证得无想定。可是这个其实只能称为欲界定,并且欲界定还有善根发的内涵,他也还没体验过。
欲界定的善根发,有个持身法;它会把你色身持住,让你不摇动,你不必用任何力气,坐着它就不动了。这个持身法第一次发起时,你会感觉到色身就像有一层薄膜护持着不动;譬如说荔枝、龙眼,你把外壳剥掉,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包住;就像那样把你包住,很舒服、很轻松的安住,这叫作欲界定的持身法。持身法现起了,你才算是获得欲界定了。可是南老师连那个持身法也没有,他讲的是说,只要觉知心中一念不生,没有语言妄想,那就是无想定,可是这个最多只是很粗浅的欲界定而已。接下去的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他当然也都没有。真正的无想定,是证得第四禅以后才能证得的,而第四禅要依第三禅才能证得,下至初禅要依未到地定才能证得,不是没有未到地定的人能证得初禅的,也不是没有第三禅的人能证得第四禅的,更不是没有第四禅的人能证得无想定的,当然更不是在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证得以前就能证得无想定的。但南老师为什么会那样解释呢?都是因为他误会了这个「想」字。「想」在《阿含经》中有讲过,佛特别说明「想亦是知」;换句话说,除了语言文字的思想是想阴以外,当你有觉有知的当下,那也是想阴。
佛说的无想定,是得第四禅以后的事;不懂涅盘的外道以为说,四禅过后把自己的觉知心灭掉就是住于涅盘了,所以他们在四禅中把觉知心的自己灭掉;但又恐怕落入断灭空中,所以不想把色身灭掉,就留着色身而灭掉觉知心,误以为是进入无余涅盘中;可是结果呢,那只是无想定,所以无想定就称为外道定。菩萨证得四禅之后,一生难得几回进入无想定;除非是遭遇横祸很痛苦,才会入无想定中去休息,否则不会入无想定;因为无想定中不但息脉俱断,也是无觉无知如同闷绝一般,就不会领受色身受创而产生的痛苦了。那么有想与无想,是在讲什么呢?是说有知觉与无知觉。所以,如果是说入于有想的境界或入于无想的境界,我们就要把它作一个区隔:什么是有想,什么是无想?刚刚解释过无想定的大约内容了,无想定就表示定中意识心不存在,才可能没有知觉,因为意识心一旦生起存在时就一定会有知觉。这是因为意识心一旦现起了,就一定会有五个遍行心所法及五个别境心所法同时运作,所以一定会有知觉,有知觉的定就总称为有想定。
这样子了解有想定与无想定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转入无色定,死后就会与无色界相应;譬如说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处,都是有知有觉的,有知有觉的定境就是有想定。既然有知觉的定就是有想定,这意思表示:在这些定中意识都是存在不灭的。建立了这个知见来修定的时候,就不会把这些定境跟法界大定混淆了,因为这都是有想的定境,就是有知觉的境界。无想呢,就是刚刚讲的,只有在四禅后的无想定中,就是外道未断身见而作涅盘想所进入的外道涅盘境界,就是在第四禅中灭掉意识觉知心;其中既无识阴六识存在,所以无觉亦无知,其实就是无想定,成为无想的有情。这样子,谈起有想与无想时,就已经函盖三界了!因为有想是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一直下到人间乃至三恶道中,都属于有想的境界,而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四禅后的无想天。
诸位也许想说:「无想天好像也不错,因为至少要先得第四禅,舍报我就生无想天好了。」可是我告诉你:千万别去!假使有人证得无想定的话,千万别执着,否则生到无想天以后,那是什么境界呢?我告诉诸位:舍报后,色界中阴现起,然后看见四禅天,心里欢喜就往生到四禅天去了;去到那边,发觉自己还有觉知,知道还不是涅盘,因为听说涅盘中是寂静而无六识六尘的,于是起念再灭掉意识自己而生到无想天中;刚生到无想天的时候,第一个剎那是发觉怎么自己还在?为何结果还不是涅盘?然后第二个剎那就开始把自己觉知心灭掉,随后第三个剎那觉知心变成微微心,然后就消失了。这样三个剎那以后,就留着色界天身(就是四禅天的无想天身)继续存在,是以涅盘想而把觉知心灭了,就在无想天中安住了。因为他还没有断我见,又不知道灭掉六识以后还有意根及第八识存在,所以怕落入断灭空,就把四禅天身留着,然后觉知心灭了,以为这样就是无余涅盘。如果他所修的无想定非常好、具足圆满,他的寿命可以到达五百大劫;在这五百大劫中就好像睡觉一样,觉知心都不在,什么事情都不能作,当然不可能提升道业,空无所证而过完五百大劫。你想不想要这个境界?如果你很喜欢,你一定每天醒了还会想要一直再睡;如果你是醒了就一定会起来作事的人,那你一定不会喜欢无想定。在无想天中,如果中夭,有的三百大劫、两百大劫、一百大劫,乃至有的人一劫、两劫就下来欲界了。
下来欲界中又是怎么个过程?都是因为他的我见还没有断除,所以一念无明还在;于是在无想天中寿命尽时,突然间生起一个没有语言文字妄想的念;这时念出现了,其实那个念不能称为念,应该叫作心动;是因为我执没有断,我见也没有断,所以意根动了,然后意识觉知心的微微心就现起了;现起以后到第二剎那便具足现行了,然后第三剎那发觉自己怎么没有住在「涅盘」里面?然后第四个剎那便下到人间了,很可能不是继续当人;除非他生天以前有造作了许多的人、天善业,否则下来人间时就不是当人了,大约就往生到三恶道去了,这就是无想天舍寿后的果报。
所以如果生到无想天以后直到寿尽时的感觉是什么?就只是那六个剎那:刚生到那边时,三个剎那以后觉知心就不见了;寿尽时意根一动,觉知心再出现,三个剎那以后就下堕到人间了。这三个剎那可能长达半劫,但是对他而言还是三个剎那;所以往生及离开无想天中的觉受其实只有六个剎那,在那五百劫或三百劫中什么事也作不得,只是在浪费生命,这样有意义吗?如果具足无想定的话,他在那边五百大劫中,其他的师兄弟们假使福德与道业因缘都很好,在人间不晓得修到几地去了,他却还是凡夫一个,平白耽误了道业五百大劫,所以千万不要喜爱无想定。假使你将来有机会得四禅了,你可以体验一下无想定,但是要交代别人,如果半天、一天还没有出定,就要敲敲引磬唤醒你。要记得这一点,要不然一入定就是三年五载,人家不晓得学习进步多远去了,你还在定中混日子,出定时的道业还是与入定前一样,并没有进步,所以这个无想定一点儿都不值得爱乐。这就是说,有想是有觉有知的;凡是从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往下,识无边、空无边、四禅以下,一直到人间、三恶道,都有知觉,所以都是有想的境界。真正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叫作无想定或无想天。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