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门网 www.fomw.cn
 佛门网>佛门实修>

学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2023-09-22 15:53 浏览: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发菩提心就正如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所说的【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经》中记载说:(祂是)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9)因为菩提心是长养众生白净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够乘载一切世间;如同清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垢;如同大风一切世间都不能障碍;如同炽盛的猛火能烧毁一切邪见贪爱;如同洁净的明日普照一切众生之类;又如同清凉的明月,能让一切白净法全都圆满。所以简单地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简称为发心,就是至心发起誓愿不再依止受学外道邪说,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脱道为依来作为他修学的内涵,而是要归依受学函盖了声闻独觉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两足却又真实解脱的究竟佛果。这可说是佛菩提道修学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因为要度人先需自度,要利人也得先有福德智慧的资粮,所以要发起勤求大菩提的愿心。
就像《菩萨地持经》当中有这样的圣教开示:
【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萨地持经》卷1)
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 佛陀在经中开示说: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立下大誓愿,然后心中要这样想:如果我将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必当要大大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佛菩提的大般涅槃中,并且应当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不但是自利、其实也是利他,因此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众生是在什么因缘下,会发起菩提心呢?
释迦牟尼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就开示了有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他出生在正法时,他亲自看见或者听闻他人述说 如来或禀承 如来教法修学而证果的菩萨,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他当时心中就生起了对佛对菩萨的崇仰敬信,就在心里面这样想:佛菩萨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啊!如果这种佛菩萨的不可思议事迹,是可以经由修学而获得,那我只要经过修学,将来也必当获得如诸佛一样的无上正等正觉。于是就全心全意系念着佛菩提,就发起了求证菩提的愿心。
第二种发菩提心的情形是,这个人他出生在像法时,他并没有亲自见闻 如来或者是实证的菩萨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然而他阅读佛菩萨说法留下来的经典论典,或者听闻善知识解说这些经典论典,知道了其中所记载 佛菩萨秘密的正法藏,他就生起了敬仰崇信之心。既然对佛、佛所说的法,以及依佛所说法而修证的菩萨生起了信心,然后为了求证诸菩萨的大乘般若实相智慧,乃至实证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起菩提心。
还有一种发菩提心的情况是,这个人他出生在如来的正法即将灭尽的末法时代,所以他既不曾亲自见闻佛菩萨示现的不可思议事迹,也不曾听闻真善知识讲解经论中的法教,但他自己阅读如来的经教,他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有无上佛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的苦恼,能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祈愿诸佛菩萨能令 如来正法久住不灭,我如今也应当发菩提心,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烦恼,为了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我愿意以此身受种种大苦恼来发菩提心,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情况是,这个人他是出生在末法时期之后,出生时 如来的正法就已经灭尽了,他只能见到法灭后的恶世众生们。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人尚且连发心修学二乘解脱道都不可能了,何况是发心求证佛菩提道的诸佛无上正等正觉呢?我如今就应当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发菩提心之后还应当教导一切众生,让他们也都能够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以上这四种发菩提心的情况,当然以第四种----在 如来的正法已经灭尽,众生心中充满三毒烦恼又无惭愧心,懒惰懈怠、不修善行的恶世中,来发菩提心最为稀有难得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释迦牟尼佛自己述说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况。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三界生死苦,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进而就为在火车地狱乃至其它大地狱中受苦的罪人,向狱卒求情,然而却遭狱卒严惩而丧命。但经典中  释迦牟尼佛却是强调说: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世尊当时就是因为发起了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缘故,所以才能立即脱免了火车地狱极重的罪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20集 大悲为菩提生因> 陈正源老师) 从这一则  释迦牟尼佛自己叙说 祂无量劫以前,过去生发菩提心的经过,我们知道 世尊是生起了大慈悲心,想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种种苦恶的缘故,因此发了求证无上正真之道的菩提心。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菩萨就说:
【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
檀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尸波罗蜜则是持戒波罗蜜,用布施与持戒来与众生结善缘,不仅能消除种种恶因缘,当然更能增长寿命、增长财物,乃至得大富、出三恶道。就依着这二个波罗蜜可爱果报的功德力长劫累积福德,能成就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无上正等菩提,所以 龙树菩萨才会说布施波罗蜜与持戒波罗蜜是菩提心。
另外也有人为了两件事情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菩萨种性并非人人皆有,须是和合众善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种性而修佛菩提。菩萨种性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简单的说就是心量广大,而且这个心量广大,却不是为了个人一己的名闻利养,而是为法、为众生。这从前面所说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这四个宏愿的内涵就可以得到证实。也从经典中记载佛菩萨无私无我地、不断慈悲救度众生的种种事迹,像  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故事一样,也可以得到印证。因此凡是想要修学菩萨法道的佛弟子,都必须要发起大心、宽广心,才能修证菩萨法道。
要再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想要真正成为菩萨种性的人,应当先建立正知正见,因为成佛法道极为宽广丰富,并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成就的。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的法师、居士。
另外,从心性上来说,那些钝根小智的二乘人,听闻了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都怖畏----必须发心后,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修学才能成就,他们都不知自己身中有如来藏----藏着如来种,只是一心欣喜着涅槃寂灭的解脱境界,而厌恶世间六尘劳苦,不敢像菩萨勇敢地发起大心,求证佛菩提。由此也可证明:菩萨种性是于佛菩提修学勇猛、锐利而无有畏怖的,真可谓菩萨种性尊贵!
另外还有的人,则是为了两件事而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自己可以作真正的善业,并且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不离三界果报的善业,都是迟早会消失掉的,执着善业而想要获得善业的果报,执着于欲界天种种富乐,或色界、无色界天的寂静、安逸的我所境界,终究不免五趣轮回,所以都不是真实的善业。那修习二乘解脱道,应该是真正的善业了吧!二乘解脱道的修习,虽然可以出三界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无余了,其实已经不再有一个受解脱道善业果报的阿罗汉存在了。那从这样来看,他解脱道的善业,不也等于消失了吗?所以说修习二乘解脱道的善业,也不是真正的善业,只有大乘法才是真实的善业,因为二乘法不能了知实相,而且不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还不够真实;大乘法则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却永远不灭五蕴十八界七转识心,乃至成佛以后,仍然八识心王具足,转为纯净的八识心王,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所造一切的善业都不会失坏,这才是真正的作已不失的善业。
只有实证佛菩提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作这个永远不失的善业,因此有的菩萨就为了这个缘故,而发菩提心求证佛菩提。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那将来成佛以后,当然不可以违背誓愿入无余涅槃,而是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远不入灭度。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说法来度众生得解脱乃至得佛菩提,这是在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就立下的誓愿,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 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
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能断除烦恼障,起烦恼的种子现行,就无法解脱;而所知障上烦恼的随眠不能断除,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菩萨为了舍离这些烦恼,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以上说明了菩萨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 第13-14集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