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菩萨常寂,赞寂功德。菩萨为什么会常寂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说菩萨在修学的时候,当你越修学佛法的时候,对世间许多的事情会看得越透。除了说在理上面看得越透的时候,在事上面,也因为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烦恼会一一的减轻乃至于消除;所以本来因为烦恼的减轻消除之后,本来定力----心的这个安定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左右,而生起了失落或是种种的烦恼。除了这个之外,菩萨也是一样,比方说:用这个念佛的方式来培养培植定力。这个念佛呢,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到念佛的方式的话,您不仅在坐中可以念佛,甚至在动中、甚至您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都可以念佛;而且可以念到,您在日常生活中跟人应对进退的时候,仍然能够持续着念佛。当然这样一个念佛,可以想见的就是,由于你已经是不间断地一直在念佛,所以很自然的,我们这个念佛的定力都一直常在。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老实说外面的境界要能够影响你的心行、牵引你的心行,甚至说要能够引导你要生起哪一些烦恼的话,恐怕都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说念佛,用念佛来修定的这个行门,是一个非常好的行门。
不过关键就是,大家应该要了解:所谓的念佛,不是一直开口在念佛号而已。各位想想看!如果念佛从头到尾都只是开口念佛号的话,请问大家:当我们刚才讲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不间[jiàn]断地念佛的话,如果要到达这个境界,我们又怎么能够一边跟外面人说话,一边又希望自己能开口念佛呢?所以很显然的,念佛并不是开口念佛这个层次而已。实际上开口念佛号,这个是一切念佛的入门方便而已。在这个修学的过程中,实际上会经历好些个步骤,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的前进,修习之后到最后呢?就会能够掌握到忆佛的诀窍;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念佛,它的体现、它的这个具体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忆佛,忆念佛的意思。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常常说的念佛,念这个字呢?都不是有口字旁的这个念,而是心念的那个念字,最主要是因为念佛最终就要成就所谓的忆佛,能够忆念佛菩萨的这个功德。当然,如何成就忆佛的这个功德呢?各位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可以参阅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所写的《念佛三昧》等书。这些书里面,对于如何依照次第,逐步修练成忆佛念佛的功夫有非常清楚的交代,希望大家有时间去请阅,来参照修习。
在《优婆塞戒经》卷2〈自利利他品〉)里面,经文说:由于菩萨本身就有在修习这个定力,并且因为智慧增长了,同时也因为持戒的关系,所以烦恼几乎都不会再生起了。所以当然菩萨会常常,常常处在一个寂灭的这个状态。这个寂灭的状态不是空无所有的虚无的意思;所谓的寂灭的状态,是说我们的心非常的安定,甚至专注在目前的忆念佛的这个功德上面,而不会去跟随着外境到处乱转。菩萨自己能够长时间的处在这样寂灭的境界当中,同时也要能够引导众生的时候,跟众生赞叹说:如果能达到寂灭这样一个功德的话,实际上的受用会是什么。就譬如说众生会来学佛很大的原因,是一开始都是因为有诸般的烦恼!但如果说我们碰到烦恼的时候,每一次碰到烦恼,我们的心行就马上随着烦恼起起落落的话,那我们要修学,要能够整治这一颗心,恐怕就很难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要跟他说,我们在面对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争取、多争取一点点的时间,让我们的心不要立刻随着外面的境界转[ zhuàn ],那么在那个一点点的时间里面,或许我们所修学的诸般的这些智慧的见解,就能够在心里面有机会转上一回;那么当它一旦转上一回的时候,也许对于烦恼的对治就会产生明显的效益了。所以这样子一个引导的方式,先让他知道定这件事情(就是定力这件事情),对于一个人面对烦恼的时候是有显著的帮助的;同时也要告诉学人:修学定力它的这个好处,也不仅仅只是对治烦恼而已,实际上当我们的心行常常处在定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您会发现,您对事情的专注力会增强了许多许多。由此我们在读经、诵经的时候,对于经文经义的了解,也都会随之增强许多;并且对于这些所学过的东西,也经常能够透过定力熏习的关系,能够忆持不忘。所以应该要常常跟他讲,修定其实有这些好处的。
但是这个时候,各位要注意了!我们讲的这个修定,我们一直很强调的这个定,这个定是心得决定的意思。比方说我们面对一句经文,已经很肯定这句经文的意思,并且亲身体验毫不怀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定的体现。所以我们讲的定,并不是一定要规规矩矩的坐在上面,就好像大家印象中的修行人打坐一样,并不是那样子的。如果只是修行打坐,坐在上面不动叫作定的话,请问大家:那我们刚才谈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跟人家应对进退的时候,仍然能够维持忆佛之念常在,请问那种定又怎么个修习法呢?所以我们再次提醒大家,我们这里讲的,所谓的常寂、赞寂功德,这个寂灭所讲的定力这件事情,谈到的不是坐中定,而是心得决定。当然心得决定一定包含了坐中定的这些定力。但是坐中定仅仅是心得决定的一小部分而已。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82集 善引然后度之(下)> 叶正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