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门网 www.fomw.cn
 佛门网>佛门实修>

担忧有时候也是一种诅咒

2023-09-22 11:11 浏览:
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而担忧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
现代社会,让人担忧的事太多了:年轻人担忧能否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中年人为能否顺利买房、结婚、生子忧心忡忡,老年人又为能否老有所依而伤怀。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人这一生实在太苦,各阶段都有担忧的事,如何应对绵延不绝的忧虑和惧怕,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和勇气。
国人为何如此忧心,从历史角度来讲,我们有忧虑的文化根子。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警句,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每天乐呵呵的人倒仿佛有点没心没肺,只有愁眉紧蹙方显深沉。从现实角度来讲,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善,人们对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难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担忧,害怕生活失控,担心突发事件超出能力。
正如春种、秋收、冬藏一样,必要的忧患意识不可缺少,它能帮我们储备好能量顺利度过生命的严冬。但凡事过犹不及,担忧也应适度。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下拼接成了人生旅途的风景。当我们每天为未来忧心忡忡时,生命旅程就会被染上担忧的底色。尤其是替他人担忧,比如担心孩子放学路上会不会出车祸、担心老公跟女同事是否走得太近、担心远方的父母身体可好……这种杞人忧天的行为害人害己。
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这句话不无道理。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而担忧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比如整日担忧孩子高考会失利,他原本无所畏惧的心或许会无形中背负上害怕失败的沉重包袱,结果进了考场果真因压力大而考砸;天天担心自己的工作会捅娄子,结果对手头的任务分了心,结果错漏百出。
美国作家杰克·史瓦兹曾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转变的习性是质疑式思维及其带来的不必要担忧。前者会导致思维受限制,后者会引发墨菲定律,即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会因为对其投注的负面想法太多而发生。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中生活,不仅可能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的患病风险,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医心理学认为,忧虑情绪主要通过脾来表达,往往诱发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
生命的天空充满未知的风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每天包裹着雨衣行走。要想避免忧虑过度,首先要学会用祝福取代担忧,不管对自己还是朋友、亲人,都要试着用悦纳和祝福的心态面对困境。当你全身心相信将会有所转机时,这份信念将带来神奇的力量,事情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找出担忧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最后,想想所有可能发生的坏结果,并判断可能性,你会发现许多担忧是很可笑的。(----来自网络)
如何才能真正消除担忧呢?
其实,担忧是意识心的一种功能,人们的意识心误认为有个我存在,进而产生了许多妄想,将这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认为是自己所拥有的一部分。基于对这些我所的执著从而产生了种种的担忧。但实际上我们的五蕴身包括意识心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可依止的,那么这些财色名食睡又隶属于谁呢?对本质是生灭无常的、虚幻变异的世间财富、名声、地位及眷属、情爱产生贪爱执著,其结果必定会带来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的苦受,而众生的五阴身心也无可避免终要面对老、病、死等苦受,有了苦受,当然就不得自在。因此要自在,首先还是得从观念认知上去转变、去调整。
您可曾想过,出生世间这一切万法的根源是什么?这生灭无常的种种现象背后是否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存在?凭借理性与逻辑的推断可知,无常背后必然有一个常作为依托,一切有迹可循的因果律则方才有其成立并如实运作的可能。这个常是什么?又在哪里?它如何运作?又如何能够变生我们所能亲自体验的这样一个丰富的世间?或许您曾四处寻找答案,却从来一无所获。如今佛法告诉您,出生这一切法的根源,就是我们每个众生本自具足的永不生灭的真心如来藏。这个真心无形无色无相,不像意识心那样会敏锐的了别、领纳六尘并产生爱、憎、好、恶的分别与执著,但我们的福报和世间所谓的际遇都需要由它来借缘运作完成。想要认识您身中这个神秘而又功能强大的真心如来藏的庐山真面目吗?请到了义正法的殿堂中来闻熏、思维、修证佛法正理,期待您能早日认清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人身难得,佛法难遇,此生不了道,又更待何时!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