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报国寺(图片来源:红网)
峨眉山报国寺(图片来源:红网)
寺院概况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海拔551米,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众多寺庙里,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此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报国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报国寺门口,新建一亭,挂有明嘉靖年间圣积寺所铸的一口大钟。钟高2.3米,重10余吨,敲钟时声闻30余里,当时因在晚上敲,故名“圣积晚钟”。
报国寺还设有峨眉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种陶瓷玉石、文献字画、金属器皿和战国时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历史沿革
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
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
重要殿宇
报国寺殿宇雄伟,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四重屋宇,依山而建,逐级升高。
弥勒殿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门上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上联描写弥勒的形象,说他还只是菩萨;下联是说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来峨眉山不上金顶睹佛光是一大遗憾,等于没有到峨眉山。这里祝愿大家都登上金顶,佛光正等待着你们。再请看这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这是对弥勒菩萨的画像,体现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对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弥勒后殿供的是韦驮站像,背朝山门,面对大雄宝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身穿胄甲,右手托山,左手按金刚降魔杵,修眉凤眼,双唇紧闭,威武刚强,正气凛然。
大雄宝殿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由于那时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引起了悉达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看门柱上这副对联:“教演三乘,广摄万类登觉路;法传千古,普度众生证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声闻”是闻佛之声教,断见思之惑而人涅磐,为佛道中的最下根。“缘觉”是观因缘无师自悟。“菩萨”即“菩提萨垂”,就是以佛道救众生。这里可以将“三乘”概括为:他觉--自觉--觉他三种境界。整个意思是说:通过佛教的三种途径,引导教化众生走上觉悟之路,达到解脱的目的。再请看这副联语:“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上联是说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风如佛在说法时果决无畏的声音,这声音就象狮子的吼声。下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觉悟之路,讲得天花乱坠。还有一副联语:“龙归法座听祥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便是对山门那块横匾“鹤驻云归”的最好解释。
释迦佛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他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他和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这副联语就是对他的评价:“智镜高悬施法雨;慧灯遍照应群机。”把“智慧”二字嵌入联中,意思是文殊菩萨用智慧润泽众生。右龛是地藏菩萨金身坐莲像。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佛经中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副对联就是赞颂他度脱沉沦决心的伟大精神:“圣愿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觉悟,难教沉溺负慈恩。”
殿内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随行弟子。后龛内供的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七佛殿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请先看这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什么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的塑造工艺称“脱纱塑造”。这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七佛殿后,以观音菩萨塑像为主,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组群像。观音又叫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多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你看他右手举杨枝,左手倾净瓶,婷婷玉立龙头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飘然立于荷叶之上。金童旁是戒装裹身的赵子龙,再旁为东、南天王,手执琵琶、宝剑。玉女旁是美髯飘拂的关云长,再旁为西、北天王,执伞、握蛇。另外还有“罗汉伏虎”、“蒲公采药”,最高处是“唐僧师徒取经像”。群像右侧还有一龛,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坐莲像。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层高(约七公尺)的紫铜华严塔,为明朝万历年间铸造,塔身铸有小佛4700尊和《华严经》全文,佛像历历在目,字迹清晰可见,是中国现存最大铜塔。寺内还有高2.4米的永乐瓷佛,是明永乐年间江西景德镇烧制的瓷佛像,佛身上有许多小龙,每个小龙中都放有一个小金佛,各具神态。此外还有重达2500斤的明嘉靖大钟。
普贤殿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意思是用金黄色装饰的殿堂,是普贤菩萨的住处;优昙花灿烂的光辉,照透了禅僧的爱佛之心。还有一副联语:“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上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联是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经卷的地方。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再步出弥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钟楼、法物流通处,右有鼓楼和茶园。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报国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随我到对面的凤堡钟亭参观。
保护植物
报国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距今约亿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罗纪留存下来唯一幸存的木本蕨类,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